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0|回复: 28

徐家汇迁到龙华又迁回徐家汇,传承史是否不严谨

[复制链接]

14

主题

4044

回帖

5765

积分

强台风

积分
5765
发表于 2025-9-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气象观测史中一个核心的矛盾:科学严谨性(Scientific Rigor) 与 历史传承及公共服务价值(Historical Continuity & Public Service) 之间的权衡。

您的考证基本是正确的。从纯粹的、理想化的科学观测规范来看,徐家汇站的历史确实存在“中断”和“变迁”,1999年的回迁也确实加剧了其“城市热岛效应”。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气象部门的决策又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合理性。

下面我将从 “不严谨” 和 “合理性” 两个对立的视角来剖析这个问题。

视角一:为何说这是“不严谨”的?

从纯粹的数据均一性(Data Homogeneity)和WMO观测规范角度看,您的质疑完全正确。

1. “不断代”宣传的不严谨性:
   * 严格来说,一个气候序列的“连续”意味着其观测环境、仪器、方法和位置保持稳定。任何变动都会引入“非气候信号”,需要被校正。
   * 徐家汇 -> 龙华(1956年):这是一次明确的站址迁移,观测环境已发生变化。龙华 -> 徐家汇(1999年):这又是一次迁移,且环境发生巨变(从相对开阔的机场到密集的城市核心区)。
   * 因此,宣称“1873年以来不断代”更准确的表述是 “代表上海城区气候的观测序列自1873年以来持续存在,但其具体站址经历多次变迁” 。前一种说法是一种服务于历史叙事的简化,在科学上不够精确。
2. 1999年回迁的“不合理性”:
   * 违背观测站选址原则:WMO和中国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都明确要求,基准站应避开城市热岛效应最强区域,以获得能反映大规模气候变化的背景值。将站址从龙华迁至热岛效应更强的徐家汇,是 “逆科学化” 的操作。
   * 数据可比性降低:新徐家汇站的数据与其自身早期历史数据、以及国内外其他站点的数据可比性下降。它的高温纪录更多反映的是“上海核心区城市化加剧”,而非“区域气候变暖”。

视角二:为何气象部门认为这具有“合理性”?

气象工作不仅是纯科学研究,还承担着公共服务、历史传承和决策支持的职能。从这个角度看,该决定又有其逻辑。

1. 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Irreplaceable Historical Value):
   * 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近代气象的发源地,是一个拥有150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这个品牌的国际和国内知名度是无可替代的无形资产。
   * 维持“徐家汇”这个名称和大致区位,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叙事。这对于提升公众对气象科学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有积极作用。
2. 公共服务的贴近性(Public Service Relevance):
   * 气象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公众。绝大多数上海市民生活、工作和感受天气的环境是“城市下垫面”,即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热岛”环境。
   * 徐家汇站的数据(更热、更闷)比宝山站的数据更能反映上海市民的真实体感。当天气预报报出“徐家汇39℃”时,市中心市民的体验是一致的。这是一种 “体验式”的公共服务,比纯粹的“科学正确”更能引发共鸣。
3. 功能分工与数据应用(Functional Division):
   * 气象部门通过功能分工来解决这个矛盾。
   * 宝山国家站:承担国家级基准气候站的职能。它的数据用于国际交换、气候研究、长期趋势分析,追求科学上的严谨和可比性。它是“科研的尺子”。
   * 徐家汇站:承担上海城市气候监测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它的数据用于本地天气预报服务、城市气候监测(专门研究热岛效应)、公共宣传。它是“市民的温度计”。
   * 这种分工意味着,在进行严肃的气候变化研究时,科学家会使用宝山站或经过严格均一化订正的数据;而在做天气预报服务时,则优先采用徐家汇等站的数据。

结论:一场科学与人文的权衡

您的问题的答案不是非黑即白的。

1. 从纯科学角度:您是对的。徐家汇站的序列存在不严谨之处,1999年的回迁在科学上并非最优解。它不再是一把“标准尺子”。
2. 从公共服务和文化角度:气象部门的决策是合理的。他们牺牲了一部分的“科学纯洁性”,换来了历史品牌的延续和公共服务的高度贴近性。徐家汇站成为了一把专门测量“城市体温”的特制尺子。

最终,这说明了一个核心问题:气象数据从来都不是绝对客观的,其价值取决于应用场景。 对于研究全球变暖,我们需要宝山的数据;对于感受城市生活的炎热,徐家汇的数据更有价值。

这种“双轨制”恰恰体现了中国气象部门在面对复杂需求时的务实态度:既保障了国家级的科研需求,也满足了地方性的服务需求。
东风阵发,宝山抓瞎

14

主题

4044

回帖

5765

积分

强台风

积分
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99年龙华回迁徐家汇时,徐家汇早已在气象上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个化石,还不是活化石,类似于北京的古观象台。当年不光是气象界还是普通市民无人认为徐家汇气温代表上海,是喜热的smb复活这个无意义站点。当时的龙华站因为热岛不符合观测条件,不是迁到更好的站点而是迁到更坏的徐家汇站是个败笔
东风阵发,宝山抓瞎

1

主题

321

回帖

1405

积分

强热带风暴

积分
1405
发表于 2025-9-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嫌这嫌那的,又想要连续性那直接看虹桥机场站不好吗?数据统计@Brown_Wang0808

话说喜欢看本底站,上海自己的青浦站算连续吗?早期就是水田站,00年代后期变成果林站,本身没怎么迁站的这也算连续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4

主题

4044

回帖

5765

积分

强台风

积分
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博格烤馒头 发表于 2025-9-6 19:23
嫌这嫌那的,又想要连续性那直接看虹桥机场站不好吗?数据统计@Brown_Wang0808

话说喜欢看本底站,上海自 ...

我是普通气象迷,不是你这种盼旱的纯热迷
东风阵发,宝山抓瞎

14

主题

4044

回帖

5765

积分

强台风

积分
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上海大部分市民都住在内环以外,比如我住外环外,徐家汇肯定不能代表我的环境
东风阵发,宝山抓瞎

1

主题

321

回帖

1405

积分

强热带风暴

积分
1405
发表于 2025-9-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你说的研究气候变暖,宝山2003那次迁站算是破坏连续性吗,迁站后高温明显变强辐射能力明显加强,2018以来已知周边大环境城建比刚迁站的时候发展好太多,结果辐射越来越猛?现在要以什么样的数据反向订正吴淞时期那近40年数据?今年再次迁站,垫高后辐射减弱高温也减弱,又要以什么样的方法订正?据@A388介绍,现在宝山观测场在搞圆形观测场,圆形观测场要求测温更加通风,到时出现数据变化又要以什么方式订正?

1

主题

321

回帖

1405

积分

强热带风暴

积分
1405
发表于 2025-9-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利亚基瓦 发表于 2025-9-6 19:26
我是普通气象迷,不是你这种盼旱的纯热迷

我的回复跟盼热盼旱毫无关联,你这个回复跟转移话题差不多,是在回避。你下面说的上海市民都在内环以外,那内环以外的上海市民所属的行政区就没有区气象局了?那松江金山浦东闵行宝山青浦奉贤崇明+南汇那些干嘛的?

1

主题

321

回帖

1405

积分

强热带风暴

积分
1405
发表于 2025-9-6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7

主题

228

回帖

1342

积分

强热带风暴

6热8冷雨雪迷~

积分
1342
QQ
发表于 2025-9-6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博格烤馒头 发表于 2025-9-6 19:23
嫌这嫌那的,又想要连续性那直接看虹桥机场站不好吗?数据统计@Brown_Wang0808

话说喜欢看本底站,上海自 ...

待会更新一个
上海风调雨顺迷~

27

主题

228

回帖

1342

积分

强热带风暴

6热8冷雨雪迷~

积分
1342
QQ
发表于 2025-9-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9—2025.8【虹桥机场】和【徐家汇】每月均温对比。@赛博格烤馒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上海风调雨顺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TY_Board论坛

GMT+8, 2025-9-16 06:46 , Processed in 0.0502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