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大气环流极端异常,6月下旬开始受副高控制,我省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都创历史新高。预计,未来一周我省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其中10~13日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7℃,局部38℃;14~15日赣北、赣中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气温略有下降,最高气温仍有32~35℃。18日开始受冷空气影响,我省高温天气逐渐结束。
近期我省大部地区持续晴热高温,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有关部门需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并继续做好能源保供、防暑降温等工作;缺水地区可根据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土壤墒情和空气质量。
一、天气实况和人工增雨等情况
高温日数异常偏多。6月25日以来,全省平均气温为29.1℃,较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高位。今年以来全省35℃以上的平均高温日数为6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0天;截至10月9日,南昌、福州和杭州高温日数分别达76、71和68天,均已突破历史记录。
降水明显偏少。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少位。6月25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7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成,其中赣北、赣中北部偏少3~8成。
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气象干旱7月上旬始于赣南;7月下旬至8月下旬干旱发展蔓延快、范围广。目前我省东部部分地区维持重旱。7月以来共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443次,累计影响面积约11.8万平方千米,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45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二、异常持续高温原因分析
在全球变暖的天气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是江西超长持续高温的直接推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气候监测显示,2025年7月以来副高脊线较常年同期偏北,西脊点偏西,强度是常年的1.7倍,北抬时间较常年提前10天以上,且位置稳定少动,导致气流下沉增温,阻断了冷空气和台风干扰。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江西、福建、浙江等3省高温持续时间特别长。而在副高北侧,大量冷空气被阻挡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形成一条类似南方汛期的秋雨带,历时长、雨量大,给北京、甘肃等北方地区造成影响。
二是台风明显偏多。在副高南侧,由于海洋表面温度高、对流活跃旺盛,为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南海和西太平洋已有23个台风生成,特别是西行影响华南地区的台风显著偏多,不利于西太平洋副高东退、南撤。台风“麦德姆”给广东、广西、海南造成暴雨洪涝灾害。我省多处于台风北侧,加剧了空气的下沉增温,使得高温天气更加持久和极端。台风“蝴蝶”“丹娜丝”“杨柳”均给赣南送来了雨水和清凉;超强台风“桦加沙”路径略偏北,给江西未造成大影响,最大过程雨量井冈山市81.7毫米。
拉尼娜的滞后效应、极地涡旋的衰减、太阳活跃周期等等也是造成持续高温的原因。面对异常高温,气象部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发布高温预警,为公共安全、电力调度和医疗救治提供参考。此外,高温背景下,受山地地形和热对流作用,部分地区午后出现雷雨、短时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如9月10日庐山市1小时降水量达132毫米,9月24日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分宜县出现1小时66.7毫米的强降水,气象部门通过631递进式服务,有效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
三、异常高温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根据调查,缺水地区的中稻穗粒数减少、空秕率上升,晚稻灌浆和籽粒增重受阻,部分树冠外围柑橘果实出现日灼,棉花等旱地作物叶片发黄、卷曲,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缺水严重的个别地区出现绝收现象。灌溉充足的地区中晚稻、柑橘等长势良好。
2.对能源电力和柘林水库的影响。
2025年全省全社会口径最大用电负荷400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同比2024年最大增长1.4%;调度口径最大用电负荷3818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同比2024年最大增长3.8%。度夏期间,全省用电负荷3次创新高,9天超去年极值,8家地市公司用电负荷18次创历史新高。
2025年至今,柘林水库流域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少33%,流域来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少68.3%,较历史同期偏少54.9%,属于特枯水年。
3.对干旱的影响。
2025年7月下旬以来赣北赣中持续高温少雨,导致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快速发展,至8月29日全省重旱范围达到最大,土壤缺墒较重,鄱阳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气象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呈北高南低分布,赣北、赣中部分区域为高风险等级。据省应急厅统计,截至9月上旬,干旱灾害共造成全省58.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0.9千公顷、绝收面积4.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4.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高温少雨加速河湖水体蒸发、鄱阳湖流域水位持续下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对水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病例增多,对户外作业人员、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
四、近期天气分析
10月10~13日:全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14~15日:赣北、赣中多云,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气温略有下降;赣南晴天多云,局部地区午后到傍晚有阵雨或雷阵雨。
16~17日:全省晴天间多云,局部地区午后到夜间有阵雨或雷阵雨。
18~20日:受冷空气影响,我省有一次降温、大风、降水天气过程,高温天气逐渐结束。
五、关注与建议
1.加强防火、能源保供、防暑降温等工作。未来一周我省大部持续晴热高温,森林气象火险等级较高,有关部门需加强用火、用电等安全管理,并继续做好能源保供、安全生产等工作;紫外线强度高,体感较热,公众户外活动需注意防暑降温。
2.做好人工增雨和蓄水补水工作。强化协调保障,重点围绕空域协调、弹药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强化统筹协调,为后续增雨作业的顺利实施夯实基础。缺水或蓄水不足的地区,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统筹做好蓄水补水工作。
3.加强旅游和交通等安全管理。14~15日赣北赣中部分地区有雷阵雨,旅游、交通、户外作业、在建工程等需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正值晚稻灌浆期,高温和干旱对晚稻灌浆、秋冬种等不利,易造成晚稻粒重和品质下降,缺水地区可能造成秋冬种进度减慢。加强农业生产用水调度,尽可能保障晚稻和秋冬种生产用水。